监控数字化 生产更安全

 

8月11日,信息化管理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直接作业环节信息化管控试点的相关设备进行数据调试,为下一步试运行做好准备。

信息技术是油田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抓手。近年,油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联动实施视频督察与现场督察,使重大危险源全面受控,生产安全保障升级,全面提升了油田本质安全水平。

6000余只“天眼”实时监控生产一线

8月10日一早,文卫采油厂安全环保督察大队的视频监控室内,督察人员李聪目不转睛盯着电子屏幕——该厂卫49-20井正在安装减速器,李聪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云监督”。

视频督察是油田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油田充分发挥视频督察与现场督察的联动作用,安排专人负责视频督察工作,与现场督察做到相互补位,实现全方位监督。

“6000余只‘天眼’分布在油田生产一线的各个角落,可以说,生产现场人员的一举一动都被督察人员尽收眼底。”油田安全环保督察中心督察三室主管付允杰表示。

信息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对油田源头数据库、智能管道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生产信息化PCS自动化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统一集成应用,初步实现了“生产现场可视化、生产监控自动化、生产管理精细化、生产分析智能化、应急处置快捷化”的目标。

在视频督察的基础上,油田将所有施工作业按照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分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个等级。“施工现场有了风险分级,我们可以对不同的施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监管。”付允杰表示。

同时,督察人员还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油区生产现场一键导航,确保线上线下安全督察的联动。

打破信息孤岛,重大危险源全面受控

8月5日12时33分,天然气处理厂第二气体处理厂V-506储罐罐体温度突然升至61摄氏度。接到预警系统发出的报警信息后,该厂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排查事故原因。经排查发现,装置温度变送器主板出现故障,技术人员立即进行了更换。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管是油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确保油田重大危险源全面受控,油田采取信息化手段,提高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能力。

据信息化管理中心云网安全研究所所长吕强介绍,去年以来,该中心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对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处理厂、油气储运中心的火灾报警、可燃气体报警、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危化品重大危险源所属场站的火灾报警,以及相关工业视频监控等生产、消防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

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信息技术人员利用油田工业物联网技术,将19个油田层面危化品重大风险源的340项实时数据和22路视频接入油田生产运行系统,从而强化了在油田层面对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的实时监测。与此同时,油田进一步规范了对外传输数据的流程,满足了后续数据外传的扩展需求。

信息化技术助力,生产安全保障升级

“您已进入油气生产区……”8月9日,在濮城采油厂采油管理三区P2-329井井场,准备上班的员工陈松军刚踏进井场,报警系统就发出语音提示,提醒进入井场的人员注意相关事项。

信息技术人员巧用信息化配套设施,提高抽油机本质安全。据信息化管理中心智能互联工程室主任潘震环介绍,本着简单、实用、可靠、经济的原则,信息技术人员利用相关技术进一步增加了抽油机手刹、死刹状态的信息监控功能。技术人员升级了电子围栏及信息联网报警系统,人员进入井场区域后,系统会将画面自动推送到中控室大屏,并进行语音提示。

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增加抽油机现场自动语音提示功能及远程喊话提醒功能,扩大了采油管理区监控中心报警范围,提高了监控效果。截至目前,油田共对1000余台抽油机进行了相关升级改造。

传统的作业许可票为纸质的,在办理过程中经常出现代签、改签等不规范操作。为了杜绝这一现象,油田建立作业许可电子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了直接作业环节票证办理业务流程。

信息技术人员应用物联网技术,以位置卡定位作业地点位置,以人员卡确认签批人身份,通过预制各票证审批环节人员权限,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引导员工按部就班执行作业许可办理操作。

“目前,我们正在油气储运中心柳屯油库等3个基层单位开展电子签票试运行工作,试运成功后,将在全油田范围内推广。”潘震环表示。

信息来源:中原油田网
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