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采油厂加速推进员工生活区供热系统“煤改电”工作

 

6月5日,内蒙古采油厂两干项目部副经理严新利驱车到查12-8井进行巡检,除了仔细检查油井运行状况外,他还查看了该井水套炉电磁加热装置的运行状况。“以前单井原油采用燃煤炉加热,有烟尘不说,还要安排人员定期拉运煤,清理煤渣,现在单井用上了‘电磁炉’,环保又高效。”作为项目部的老员工,严新利见证了白音查干油区的“煤改电”历程。

内蒙古采油厂地面井站分散、边远井较多,导致原油无法集中进入集输系统,通常采用拉油方式进行生产。当地恶劣的气候又使得保温加热装置成为每口油井、每个单拉罐的标配。在此之前这些保温加热装置多指的是燃煤炉。

近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动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国家对燃煤锅炉的环保要求愈发严格,地方政府也相继采取措施,对不达标的燃煤锅炉实行强制淘汰。在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下,改变油井产出液保温加热模式,淘汰燃煤锅炉,成为清洁生产的必然选择。

“近年,我们陆续对油井、单拉罐的保温加热装置进行‘煤改电’。截至目前,100余口油井和15个单拉罐已全部实现‘电加热’,年节约用煤1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00吨。”内蒙古采油厂安全环保室高级主管杨智明表示。

生产加热装置实现“煤改电”后,该厂又将员工生活区供热系统的“煤改电”工作提上日程。据杨智明介绍,该厂白音查干油区现有的3个生活点,采用热水供暖,热源为燃煤锅炉。由于服役时间较长,3个生活点的锅炉普遍存在能耗高、热效低、设备老化等问题,“煤改电”势在必行。

考虑到高效空气源热泵系统的能效约是燃煤锅炉的2.8倍,且在当地应用广泛。白音查干油区生活点供热系统“煤改电”工程拟采用当地成熟的空气源热泵+应急电磁加热组合技术。该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3月底通过油田专家组评审。目前,该工程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煤改电”仅是内蒙古采油厂积极践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一个缩影。第一批中原石油人来到这,面对人烟稀少、干旱少雨、大风沙尘天气频发的实际,他们战天斗地,工作之余开荒种树。

十多年过去了,石油人播种绿色不曾停歇。现在,油田干部员工栽种下的3200余棵树,形成了一片茂密的“和谐林”。员工在这里休闲放松,牧民在这里歇脚休憩,上百只鸟儿在这里搭窝安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信息来源:中原油田网
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