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在豫东北的广袤原野上,施工人员正抓紧这一年之中的黄金季节,在卫11储气库的建设现场咬紧牙关、挥汗如雨;技术负责人全天候驻井,严控钻井质量;安全督查人员“锱铢必较”,筑牢安全之堤。无尽的希望和生机,每分每秒都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生长、汇集。
从储气能力建设启动两个月来,油田上下始终拧成一股绳,以“日清日结、事不过夜”的紧张感优质高效推进可研批复、方案编制、老井作业、新井钻井、地面工程施工等各项工作,确保周周有进展、月月有新增,坚决按期建成清溪、卫11、文13西、白9储气库,完成集团公司安排的2021年度储气能力建设任务。
在全体参建人员心中,储气能力建设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度冬的神圣使命,更是油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因而能不畏艰险、不计回报、勇毅前行。在早起赶路的脚步间,在彻夜不眠的灯光下,他们正把新的历史写进油田的发展进程、写入奔腾的时间长河。
目前,清储1井和卫11储气库的5口注采井正在钻进,卫11、文13西储气库的13口老井的封堵作业已经完成,地面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三通一平”等各项工作高效推进。总体来说,油田2021年度储气能力建设已经跨越最艰难的关口,进入优质高效运行的崭新阶段,各项工作紧扣既定节点、有条不紊推进。
方案编制不厌其烦、精雕细刻,为储气能力建设“打地基”
在一座储气库中,注采井担负着在淡季把天然气注入地下、在旺季将天然气采出供应市场的职责,可谓至关重要的“骨骼”,是应急调峰的“绝对主力”“关键角色”。为优化投资、提升质效,油田决定投用一部分老井用于采气,但兼具注气、采气功能的注采井仍在储气库达容达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把注采井部署在最合适、最科学的位置,确保储气库“精神抖擞”地投入“夏注冬采”、大吞大吐的长周期运行?
研究人员埋首伏案,精钻细研,在“地宫”深处全力搜寻,将有利目标区锁定在渗透率高、连通性好、离断层和水层较远的位置,不断提升注采井的部署质量,做到有效工作气量最大化;反复精雕细刻,优化调整工程方案,确保实现地质目的。目前,卫11、文13西、清溪储气库的19口注采井的井位设计、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已经编制完成。
气球容不下针眼小的漏洞,地下储气库同样如此。要想实现储气库达容达产,就必须对穿过建库层位的所有在生产、已停产的老井进行妥善处理,确保天然气“注得进、存得住”。为此,油田采取“厂院合作”模式,对套管、井筒开展固井质量、套管承压情况等方面的“体检”和分析,一步步缩小选择范围,最终确定对卫11、文13西储气库的166口老井分批次进行监测、封堵、再利用。目前,这166口老井的地质设计、工程设计的编制和审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受多重因素制约,3月22日,经多方审核,集团公司决定暂缓桥69储气库的建设,改为依托白庙气田的凝析气藏建设白9储气库。突如其来的变化没有打乱研究人员的阵脚,他们重整旗鼓,从零开始,加快推进白9储气库可研报告优化、地质方案编制等各项工作,确保赶上进度、不拖后腿。
岁月令容颜苍老,却令经验不断积淀。2012年以来,油田先后参与建成了文96、文23一期储气库,形成了完备的储气库建设技术系列。因此,集团公司要求油田发挥专家力量优势,为储气库建设提供支撑。于是,从3月开始,研究人员在全力推进油田自己的4座储气库方案编制的同时,开始加快编制天然气分公司文96储气库储14井更新井方案和储15井部署方案,在艰辛付出中提升着油田的对外影响力,把“中原储气库”的金字招牌锻造得更为闪亮。
现场施工快马加鞭、严控质量,为储气能力建设“搭骨架”
“卫11块发育多套盐层,盐层底部与目的层最小距离仅4米,一定要精准卡层,确保万无一失。”
4月13日,勘探开发研究院东濮开发研究所天然气室主任王志宝来到正进行二开钻进的卫11储5井井场,召集钻井工程师、带班队长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为了把控好注采井的钻井质量,最近,像他一样的很多科研人员都从“幕后”跃居“台前”,在钻机轰鸣的钻井平台间奔忙不息。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方案再完美,也要靠优质高效的现场施工逐一“变现”。油田和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深度合作,产生“1+1>2”的效应,结合注采井井眼尺寸、井深等井身结构情况进行载荷测算,为不同储气库的不同注采井选择最合适的钻机,以及顶驱、移动导轨、高压泥浆泵等配套装备,推动钻井提速;围绕单井施工的技术难点、风险点确定泥浆密度,优化钻井参数,制订防碰措施,有针对性地编制施工方案,做到“一井一案”,最大限度降低井下故障的发生概率。在强有力的装备支撑、技术保障下,目前,清储1井,以及卫11储1井、储3井、储5井、储8井、储10井的钻井施工正平稳推进,文13西储1井、储3井、储6井已具备开钻条件。
在老井利用及封堵施工方面,油田抽调业绩优秀的13支作业队伍,全力提升施工质量,并根据实际需求随时增派大修、小修队伍,确保时刻“拉得出、打得赢”;集结油田专家、技术骨干的力量,围绕套管整形、错断修复、井下落物打捞等修井难题开展“会诊”,第一时间破解棘手难题、打通施工堵点;成立专项督查组,围绕井控安全、设备设施、应急管理、交叉作业、直接作业环节等重点,对卫11、文13西储气库的老井封堵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督查,确保施工全程安全受控。
狭路相逢勇者胜,转折关头看劲头。在新井钻井、老井作业加快推进的同时,油田还把能做的工作做到前面,加快推进地面工程的EPC总承包谈判,施工图设计,清溪、卫11储气库注采站“三通一平”,工程监理招标等工作,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
保障工作攻坚克难、多路推进,为储气能力建设“添底气”
储气能力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后勤保障工作也自然程序众多、头绪繁杂,对外沟通、物资保障、行政审批等各项工作的进度,都深刻影响着储气能力建设整体的提质提速。
为此,储气能力建设刚刚启动,油田就成立了总部对接组,专门负责与集团公司总部相关部门、相关单位加强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储气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争取政策支持,加快项目实施。在该组人员争分夺秒、不分昼夜的全力推动下,目前,清溪、卫11储气库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得集团公司的批复,为后续所有工序的加快实施出具了合法“路条”、注入了强劲动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储气能力建设所需的长周期物资、关键设备能否按期到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能否按期完工。为此,油田成立物资供应协调小组和设备类、电仪类、材料类采购实施小组,针对关键、长周期物资制订催交催运方案,全过程跟踪掌握供应商排产进度和交货计划,保证各项物资供货节点满足项目建设需求。相关人员不定期前往厂家现场进行监督和检查,逐项制订物资质量检验和验收标准,严格管控各项质量细节,确保项目所需物资高标准制造、交货、入库、供应。目前,文13西储气库所需的套管已经发货240吨,卫11储气库所需的28吨套管已经发料配送;井口控制柜、采气树等地面物资,以及套管头、尾管悬挂器、管外封隔器等关键井下工具正进行技术规格确定和招标采购。
依法合规是储气能力建设高效推进的前提。油田严格遵循“节奏可以加快,程序不能逾越”的要求,加强和濮阳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加快推进4座储气库的立项核准,以及安全预评价报告、职业病预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节能报告的编制、内审、评审与备案,确保储气库建设始终不偏离依法合规的“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