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普光分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高含硫天然气压缩机配套工程建设完毕,即将进入调试阶段。这对提高气井采收率、保障气田长久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气田开发与油田不同。我国在油田二次开发方面形成了注水等成熟技术,但在气田二次开发方面却稍显薄弱。”油田高级专家尹崎岭说道。
纵观国内外大小气田发展史不难发现,一旦气井压力降低,只能眼看着它们被刻上岁月的痕迹,产能还未完全释放,产量便开始加速下降。当下,普光气田已投产11年,生产原料气超640亿立方米,为长江经济带腾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然而,从2013年开始,普光气田的气井就开始出现压力降低的趋势,产气量降低、产液量增大、硫沉积加剧等伴生问题也愈发严重。据数据统计,截至2月底,普光气田在生产的52口气井平均井口压力仅有11兆帕,仅为初始井口压力的三分之一,普光103-1井、普光104-1井等井口压力已直逼外输系统压力。
天然气压缩机组是目前行业内比较先进的“增压外输”设备,能引导压力不足的天然气从地层顺利进入集输管线,最大限度提高气井采收率。
“世界上能制造高含硫压缩机的厂家屈指可数,每台机组造价2400万元。”尹崎岭介绍。
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普光分公司从2018年开始了“酸性湿气增压先导试验项目国产机组”项目的研发工作。而普光气田高含硫的特性就已经注定了此次研发工作的难度。而因这一特性引发的其他一连串问题更是让人头皮发麻。
“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说,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何况这还是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普光分公司副经理商剑峰这样说。
在数千种材料中选出最适合气田特性的、在上百次实验中寻找最佳试验参数值……
经过三年不懈努力,普光分公司共解决关键技术难题40余项,终于研发出了首台国产化高含硫天然气压缩机组,并形成了高含硫压缩机设计、制造技术和增压压缩机安全、高效运行及检维修等一系列配套工艺,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而价格仅为国外设备的三分之一。
“最关键的是我们掌握了这项核心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能为国内其他气田带来巨大利益。下步,普光气田将加紧现场试验,争取尽快全面投入使用,为国内气田持续高效开发奠定坚实基础。”尹崎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