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卫采油厂 推进“三精”模式助力持续高效开发

 

        经过近40年的高效开发,文卫采油厂卫22块已累计产油256万吨,采油速度连续30年保持1.2%以上,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12.55%,采出程度高达51.42%,综合含水率95.05%,已进入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阶段。
        目前,该区块采油速度仍保持在0.55%以上,产量稳中有升,综合含水率持续下降,自然递减率下降10.67个百分点。正是该厂实施精细基础研究、精准立体挖潜、精益流场调整的“三精”开发模式,确保了这个老油田始终保持高效发展。
         精细基础研究,探寻剩余油
        “老油田要实现持续高效开发,必须立足现有区块,开展精细地质基础研究,夯实增储上产基础。”文卫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马林介绍。
          该厂地质技术人员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依托,结合开发动态资料,综合应用多种处理方法,对该区块构造开展精细解释研究,对卫西断裂带极复杂小断块精细刻画,厘清卫西断裂带极复杂区构造格局,在卫西断裂带和中部复杂带新落实断块4个,新增动用地质储量53.86万吨。
         马林表示,目前该区块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要进一步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控制含水率上升和产量递减,必须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研究剩余油的分布特征,技术人员应用开发动态分析法,依据大量的静态资料和开发单井数据,进一步细化剩余油分级,将原来含水率大于95%的区域细分为95%~97%和大于97%两个水淹级别,把剩余油分布区域划分为4个流场区,重新绘制各小层平面剩余油图,将95%~97%的区域确定为“潜力储量”,提高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和开发潜力的认识,实现一类层的二次动用。
         精准立体挖潜,驱出“难动油”
         卫22区块现开井92口,其中油井44口、水井48口,年注采比为1.23,每口油水井对该区块效益开发都至关重要。
         卫22块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油藏的水淹程度已经相当严重,剩余油基本都是以破碎的片状分布,规模较小,而且出现井况变差、分层动用差异大的问题,开发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创新思维,在精准立体挖潜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优化措施,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精准地驱出来油藏的‘难动油’。”马林表示。
        在前期细化该区块剩余油再认识的基础上,该厂技术人员实施“点、线、面、体”精准化立体挖潜措施:做细单井“点”工作,做好层内剩余油挖潜;做通井组“线”工作,开展层间油水井连通;做精井区“面”工作,通过大修、转注措施,优化完善平面井网;做实油藏“体”工作,通过调整井、侧钻井实现老区周边滚动增储。在前期发现卫118块的基础上,该厂先后落实了卫102块、卫103块,动用地质储量26万吨。
        2018年以来,该厂累计对31口井实施措施,其中新井10口、油井4口、水井17口,增油2.74万吨,增加动用地质储量53.86万吨、水驱控制储量30.6万吨、水驱动用储量15.7万吨、可采储量17万吨。
         精益流场调控,多产效益油
        “卫22-40井日产原油3.4吨,与年初相比,日增油1.5吨,含水率下降了2.1个百分点,累计生产原油215吨。”3月25日,马林看着当日生产报表高兴地说,该井自今年年初实施下螺杆泵提液措施后见效显著,持续保持稳定的生产态势。
         油田高效开发的目的就是采出更多效益油。当前卫22块进入开发后期,油藏优势流场和非优势流场的分布已趋于稳定,要使油藏剩余油得到有效开发,必须综合应用变强度注水、周期注水、注采耦合等不稳定注水技术调整流场,从而达到“抑强扶弱”的效果。
         该厂技术人员应用堵调结合、优化调配方式等综合调水技术调流线,提高水驱油效率;同时,不断探索“精细分层、精益配水,精细测调、精益评价,精细分析、精益管理”的综合分类调水新方法,开展精益化流场调整,确保效益注水。
        近三年来,卫22块累计实施分类调水236井次,增油3914吨,减少低效、无效注水16.58万立方米,减少低效、无效产液6.42万立方米,增加水驱动用储量5.4万吨,增加可采储量2.8万吨。
        针对低渗油藏卫22块“三高”阶段特点,该厂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探索形成了精细基础研究、精准立体挖潜、精益流场调整的“三精”开发模式,使老油田持续保持高效开发,新增经济可采储量6.61万吨,水驱采收率提高1.25个百分点,综合含水率下降0.6%,自然递减率从2018年的-2.66%持续下降到-13.33%,下降10.67个百分点。

信息来源:中原油田网
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