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制绿氢”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

10月30日,国内在建最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中国石化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的核心设备——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完成吊装,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转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就像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一样,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系统是该项目的核心设备。

2021年,中国石化首个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即“绿电制绿氢”项目落户中原油田。该项目将建成中国石化首个风光电兆瓦级质子交换膜制氢、储运及加注多系统集中装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建设,打造可再生能源绿氢产业发展示范和科研创新平台,为中国石化绿氢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该项目也是中国石化落实双碳目标的具体体现。该项目将助力河南省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油田开发领域采油工程专业油田首席专家、科技信息部经理张文昌表示。

按照工程建设流程,设备现场验收无误后,正式进入吊装环节。11时18分,设备起吊正式开始。吊装现场,机器轰鸣,起重机将两个重达20吨的装有核心设备的集装箱,缓缓平移至安装基座,在施工人员的通力合作下,设备平稳“着陆”。吊装全程历时两个小时。

外观看上去“平平无奇”的集装箱“暗藏玄机”。“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系统采用集装箱式供货,制氢工艺柜、电源整流柜等配套系统高度集成在这两个集装箱内。”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氢能源研究项目部经理王海宁表示。因设备制造结构复杂,原料材质特殊,要求的交货期紧张,再加上疫情、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设备运输面临周期不断延长的风险。

“在集团公司、油田相关部室及单位的积极协调下,我们一方面督促生产厂商加快制造进度,另一方面多次与远洋运输商、航空运输商、陆上运输商视频连线协调解决设备的运输问题,以确保设备尽早进入现场。”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魏忠昕表示。

自4月6日,该项目在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奠基以来,该中心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编制项目设计、物资采购、合规性办理、工程施工等专项计划表,一边加紧重要设备的采购,一边加快现场施工节奏,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项目的“三通一平”工作和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为了节约成本,该中心强化创新攻关。“目前项目公用工程的原水装置以及液氮装置均来自厂区原有装置的利旧改造。”魏忠昕表示。“绿电制绿氢”项目“原料仓”的原水系统中的储水罐来自停用的生产装置,技术人员对原装置进行清洗、检测、流程改造,节约成本60余万元。液氮储罐主要用来调试、吹扫氮气的储存,是“绿电制绿氢”项目的重要设备之一,技术人员将厂区原有用于油气回收系统的氮气罐,做了流程改造,以满足该项目所需,节约成本30余万元。

在技术人员紧锣密鼓安装调试核心装置的同时,该中心3.66兆瓦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光伏配套工程也在加紧施工。秉承“绿电制绿氢”思路,该中心利用原厂区闲置场地及供配电系统,打造“智能光伏+电站”配套工程,通过采用“组串式逆变、集中升压并网”方案,确保“绿电”入网服务“绿氢”生产。据悉,该工程分为3个光伏发电方阵,预计11月初主体完工,11月中旬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410万千瓦时。

设备调试关乎项目整体运行质量。“接下来,我们将进行项目的工艺管线安装、设备调试工作。同时,我们积极与厂家工程师交流学习,熟练掌握操作步骤,确保项目顺利投产。”该中心制氢车间负责人刘建军表示。据悉,该项目投产后,每天能生产超纯氢1.12吨,可加注60辆氢能公交车。


信息来源: 
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