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党委副书记吴小林一行来油田,校企双方就进一步深化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座谈交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植昌,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油田分公司代表张庆生,勘探局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李中超出席座谈会。
吴小林回顾了多年来校企双方在多领域多层次开展合作以及取得的成效,向中原油田一直来为学校发展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校企双方在交流合作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不断探索行业-企业、企业-学校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与行业企业需要的“无缝衔接”。学校坚持以科学研究作为强校之路,紧密围绕石油石化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的思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研水平。学校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指引,积极培养面向能源前沿领域的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学校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撑,构筑产学研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共同体。面对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战略等需求,当前石油石化企业转型发展脚步不断加快,校企双方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大合作空间。希望双方不断创新“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一方面在科研攻关中,不断攻关解决企业“卡脖子”难题,为油田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中,学校通过“老中青”结合,把队伍带起来,实现双赢发展。
张庆生对吴小林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张庆生指出,一直以来,油田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保持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也为油田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及科研方面的有力支持保障。就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张庆生指出,要加强人才培养,创新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油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油田油藏类型丰富,可以为学校师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可以为油田科研人才的深造提供帮助。通过优势互补、交叉培训,促进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要加强校企合作,真正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近年来,石油石化行业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但仍有不少“卡脖子”技术急需突破。有组织的科研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要从点对点式的合作,上升到面对面、体系对体系的深度合作。当前,中原油田正处于发展机遇期,高酸性气田持续安全稳产,东濮老区效益开发、内蒙古新区上产、新能源领域快速发展,需要不断输入新的技术和人才,打通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链条。希望双方进一步提升合作实效,不断强化产教融合力度,瞄准重点学科、关键领域,以项目运行管理的模式开展深度合作,确保取得成效。要加强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掌握未来发展的方向。学校开放办学、融通中外,学校的专家学者思想及视野更加开阔,希望通过沟通协作,不断促进油田科研队伍开阔眼界,解放思想,为油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会上,李中超、刘植昌分别汇报了中原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基本情况,与会人员围绕高效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