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助力一线员工“梦想成真”

 

1月15日,油田创新成果孵化基地“梦想导师团”成员之一,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油田井下作业首席技师杨相杰,早早来到正在进行钻塞施工的文卫采油厂卫330井现场,跟踪高效防堵钻头这项创新成果的应用效果。只见该井井筒源源不断向外“吐出”鳞片状、大小均匀的钻屑,这表明钻头的“削石”效果好于预期,杨相杰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为吸引更多一线员工参与到油田创新创效浪潮之中,让更多一线员工的“金点子”变成创效的“金豆子”,油田盘活闲置的机械加工设备资源,成立创新成果孵化基地,利用专业化单位的设备及技术优势,加速创新成果到推广产品的有效转变。

 你的“金点子”,导师团来“点拨”

 1月13日,从前线赶来的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作业一大队技术组组长张正喜,顾不上休息就直奔创新成果孵化基地,与导师杨相杰探讨“智能控制索套采油树吊装装置”成品的改进细节。

 “最初我只是有个模糊的想法,是创新成果孵化基地的导师帮我梳理思路,让创新点子愈发明朗起来。”张正喜说。采油树在吊装时,施工人员需将吊装钢丝绳绳套分别挂于阀门两侧,通过试吊调整重心,确保平稳起吊。

 在日常工作中,细心的张正喜发现,由于绳套受力点受力不均匀,调重心时绳套容易脱落。一个想法在张正喜脑海里发了芽:要研发一种能够智能调节重心、防止绳套防脱的装置。张正喜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杨相杰。他的想法得到杨相杰的肯定和鼓励,但是光有想法还不够。“我们还要让这个想法更具体、更可行,能真正应用到现场,创造价值。”杨相杰表示。

 受越野车“差速锁”的启发,经过一系列的头脑风暴,张正喜的想法已经变成加工设计图纸。最近他的这一“金点子”在孵化基地加工成了成品。现在该装置进入现场试验阶段。自己的想法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张正喜感到很兴奋。

 在创新成果孵化基地,有六七位像杨相杰一样的长驻导师。他们是油田各领域的“技术大拿”。一线员工有解决现场问题的想法、创意都可以到孵化基地寻求导师的“点拨”。去年以来,在导师们的指导下,一线员工依据“金点子”,绘制设计图160余张。

 你的创意图,“梦工厂”来“变现”

 1月15日,濮城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74号站的站长李玉华正在用专用工具拧紧盘根压冒。“原先紧柱塞泵盘根压冒时,费劲不说,还容易出现钢杆脱出槽口的问题,造成伤人事故。”李玉华说,“现在我们有了专用工具,拧紧盘根压冒省时又省力。”

 柱塞泵新式紧盘根专用工具的发明者是该厂的一线员工武良蒙。因柱塞泵盘根压冒外径大,柱塞箱空间狭小,使用原有的管钳、尖头钢杆、勾头扳手等工具,容易滑脱伤人、损坏盘根帽。“我设计的工具采取钳式夹持固定的原理,使用时既不会脱落,又可以选择最佳用力角度调整盘根。”武良蒙介绍说。

 武良蒙设计的工具就是在孵化基地的加工车间从“创意”变成了成品。考虑到油田现有柱塞泵型号不同,孵化基地在加工40件工具基础上,又加工改进型工具20件。改进型工具可以适用于多种型号的柱塞泵。

 你的成果,孵化基地来推广

 创新成果只有得到推广,才能发挥最大价值。为解决因井场场地高低不平、搭油管或油杆时准备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大等难题,采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员工卢来生、于世祥、赵洪生等人设计的可升降调节油管桥座,能较快完成油管或油杆桥座高度调节,把油管桥搭平,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起油管或油杆的准备速度。该成果已在孵化基地生产210件,在6个作业大队推广应用。该中心作业五大队大修队技术员岳跃奇设计的“复杂落物螺旋打捞器”在孵化基地“孵化”成成品。目前,该打捞器成品已经应用于两口井,打捞被压实成团状的绳缆类落物成效显著。

 高压增注泵进液阀阀套采用紧密配合密封方式,这就造成维修时阀套很难取出,以往多采用敲击震动取出法,存在操作强度大、易损坏阀套的问题。文留采油厂员工马亮在导师的点拨下,利用机械式千斤顶的工作原理,设计出柱塞泵进液阀取出器,将检修一台三眼泵的时间由两个多小时缩短至半个小时。

 2020年以来,创新成果孵化基地已“孵化”出一线员工的创新成果80余项,其中“高效反循环防堵钻头”“设备状态指示牌”“三桶丝扣保护器”“柱塞泵新式紧盘根专用工具”“可升降调节油管桥座”等23项成果应用效果显著,在油田实现规模化应用。

信息来源:中原油田网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