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采油四厂:改出新路子转出新气象

        “今天是我第21天坚持学习英语。”87日晚上10点,在中原油田采油四厂工艺研究所英语角微信群里,该所技术员刘文静打卡并贴出自己的学习笔记。每天学习英语并打卡是该所今年提升技术人员英语水平的一项新举措。

          面对“寒冬期”,采油四厂深入开展“转观念、勇担当、创效益”专题讨论,对工艺研究所进行体制改革,建立工艺研究、服务两支队伍,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加强老油田地质研究和技术攻关,取得了效益开发老油田、开拓外部技术服务市场的优异成绩。

         改——为“寒冬期”服务

         86日上午一上班,该厂工艺研究所注采服务室主任袁继就开始认真审核3个施工方案,并对4口作业井下一步的施工措施进行研究。

         今年年初,该厂对工艺研究所进行了机构改革,打破原来的注采一室、注采二室、油化一室、油化二室的格局,改成目前的注采服务室、注采研究室、油化服务室、油化研究室。

         为什么改?“这是‘寒冬期’给逼的。”该厂工艺研究所所长宁顺康说。为了适应油田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为老油田及外部市场项目提供更高水平的技术服务,该厂抽调研究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成立工艺研究室,主要负责油田内部和外部市场新的工艺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今年前7个月,针对文南油田套管变形高难度卡封井技术难题,该厂自主研制的Y221-105封隔器在文79-26井成功应用,为套变井、套损井的治理提供了更经济可行的技术支撑。针对油井注水见效后见水并迅速水淹的现象,该厂开展纳米凝胶反向调剖堵水工艺试验,在新文33-38井的试验效果良好,已增油85.7吨。

       “现在,我们一心搞研究,目标立足小而实,及时解决现场问题,还能为外闯市场提供技术服务。”该所注采研究室主任刘淑梅说。

         练——有了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

      “我以前不敢开口,学的是哑巴式英语。但就在前不久,我用流利的英语接待了阿根廷公司来访的人员。”726日下午,该厂工艺研究所化验室主任李玉娜与大家分享自己学英语的经验和感受时说。

        今年5月,李玉娜和其他几名工艺技术人员向阿根廷来访人员全程英语介绍了文南油田的工艺技术,受到高度评价。

        提起这次英语解说,李玉娜说,从最初确定接待阿根廷的客人来访,所里就成立了翻译组,负责将技术资料翻译成英文,并做成展板,先后过了10多遍。虽然最后解说只有3个人,但是前期资料准备加翻译,有26人准备了近一个月时间。

         为了提高英语水平,该厂工艺研究所副所长董志清建立了英语角,邀请单位内外的老师授课,并建立微信群,组织技术人员线上线下互动,全面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除英语之外,该厂还选拔多名员工参加“国际化人才法语、俄语培训班”学习,以保证随时赴国际市场承揽技术服务业务。

        “学一门外语累不累?累!但是工作需要,我们不得不学,而且还要学好。”提起学习俄语,技术员刘文静这样说道。现在,她每天都捧着俄语书阅读,有时候做梦都在练习发音。

         除此之外,还厂还组织14名技术骨干学习注气工艺,其中,7人取得气举增压工资格证,两人取得作业监督证。当前,在厂工艺技术人员中已经兴起学习之风。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厂通过向甲方提供工艺技术服务,外部市场创效100万元。

        干——“逼”出一批技术骨干

      “你们先连好流程洗井,我马上到现场。”727日,该厂工艺研究所注采服务室技术员杨希林协调文79-26井坐封隔器施工事宜。

         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杨希林是该厂最年轻的一名技术人员。以前,实习技术员上井施工,一般都由一名老技术人员带领,实习一年后才能单独顶岗。现在,人员紧张,杨希林被“逼”出来了,一般的施工技术问题和现场维护问题,他都能自行解决。

      “在干中学压力更大,但是实践出真知,进步更快。”杨希林深有感触地说。

        2017年,该厂每个技术人员都在逼自己。“其实,业务能力也是逼出来的,要对自己施加压力。我已经不记得自己多少次熬夜查资料了。”袁继说。

        该厂工艺研究所注采服务室的段承琏以前经常在室内工作,上井少,现场施工的协调能力不够强。现在,她主动要求多上井,很快熟悉并掌握了现场施工流程。

       “工艺研究所去年仅外闯市场这一项就创效136万元,今年会是一个更大的丰收年。”宁顺康充满信心地说。(中原石油报供稿)

 

信息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2017-08-10